菏泽曹县立足“特色规模经济”富民强县
本网曹县讯 (通讯员 郭登奎)日前,记者在曹县王集镇看到,初具规模的民族毛纺循环经济园区,机声隆隆,脚手架林立,一派繁忙景象。一些多年客居南方经商办企业的回民兄弟已经返乡创业,形成了新的特色经济板块。
作为回族聚集县,曹县的很多回族兄弟从贩羊毛、洗毛、加工毛条起步,后又从事纺织业。在无锡、昆山、河南桑坡等地从事皮毛经营的,曹县人占八成,企业300多家。 近些年,南方电价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溢。为此,县里专门创设园区,承接转移。仅民族毛纺循环经济工业园,就新上洗毛、梳绒、并条、碳化毛加工项目30多个。
同质化的企业在扎堆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曹县以王集镇为中心,皮毛加工辐射十多个乡镇,企业60多家。同时,很多企业向毛纺织、印染、服装纵深发展,总投资达60多亿元。
毛纺业的崛起,是曹县特色规模经济发展的一个代表。近几年,立足特色,横向连成片,纵向形成链,曹县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板块经济。
县委书记傅清卿对曹县对本地的特色规模经济做这样的解释: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培植、发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形成片状、块状经济发展区,突出一个“特”字,关键在上规模、上档次。
县里最先招来芦笋加工企业——中粮大宝,接着又引进紫山集团等20多家芦笋龙头加工企业,引导农民种植企业所需果蔬,使企业连续生产、芦笋基地与农产品加工能力同步扩展。
庄寨镇农民最先加工桐木拼板,精明的企业家在上下游做文章,锯末加工成中密度板,树根则加工成细木工板,从树根到树枝,从锯末到刨花全部吃干榨净,产业内部不断升级,由桐木拼板到家具配件、成套家具、工艺品。现在林木加工遍及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600多家,从业人员27.6万人。
目前,曹县出现了林木加工、精细化工、芦笋加工、棉毛纺织等企业群体,形成全国最大的桐木交易市场,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来自林木产业;芦笋种植面积18万亩、加工企业24家,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生产基地,笋农亩均收入10000多元;纱锭总数发展到50万锭,成为全国最大的色纱生产基地。
- ·09/26菏泽公司为企业做网站不如为产品做网站
- ·05/27菏泽企业网站应用问题分析
- ·02/18菏泽企业建站有啥用?论企业建设网站用途。
- ·11/14“三无”煤气灶竟成“315放心产品”
- ·11/09牡丹工业园区医药产业集群入围“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 ·11/08菏泽郓城圣达(集团):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办企业
- ·11/08菏泽巨野县质监局开展商品条码专项检查
- ·11/082008菏泽品牌汽车县区巡展圆满结束
- ·11/08菏泽为60强企业开通绿色纳税“直通车”
- ·11/08菏泽东明“软硬兼施”发展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