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戏曲界的困顿与期待
有市无价
中国菏泽网消息 退休20年来,年逾七旬的潘老太太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电视上收看各种戏曲节目。央视11套的名家唱段、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菏泽电视台的锦绣梨园,看到高兴处,总能勾起她多年来对戏曲的情愫。
潘老太太是原菏泽县豫剧团的一名老艺人。几十年的舞台生涯,让她见证了菏泽戏曲的起起落落。她清楚地记得,“四人帮”被粉碎后,古装戏解禁,《逼上梁山》在菏泽人民剧院上演时,很多观众要“托熟人”才能买上票,一天4场,场场爆满。
“尽管票价最高的只有两毛五,但是上座率极高,效益还是很可观。”在潘老太太记忆中,这是戏曲最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是短暂的。随着社会进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名家唱段;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戏迷无暇光临剧院;人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各种娱乐方式逐渐蚕食了戏曲市场……浮华过后,戏曲渐现落寞。
戏曲市场的萧条,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于是,纷纷有人呼吁:拯救戏曲。
对此,市山东梆子剧团团长杨俊华并不认同。“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流行数百年,仍脍炙人口,比任何流行歌曲都有生命力。”杨俊华说,山珍海味固然味美,稀饭馒头终不可少。戏曲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提高,而不会被其他艺术形式淘汰。
前不久,杨俊华率团到郓城送戏下乡,一个村还没演完,就有几个村来预约,接连10多天,热闹非凡。然而,一天的演出收入仅有500元,加上政府补助的2000元,扣除花销,“纯利润”微乎其微。
一方面群众对戏曲青睐有加,一方面剧团演出无利可图。戏曲演出,陷入了有市无价的迷局。
“断奶”不易
据杨俊华介绍,市山东梆子剧团有55人,工作人员工资一部分由财政支出,另一部分则依靠经营收入分配。由于经营收入较低,演员平均月收入不足千元。
作为著名的戏曲之乡,我市有8个剧种属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专业剧团和民间剧团100多个。小戏曲剧场、戏曲茶座有数十处,吸引、培养了一大批戏迷,丰富了群众生活。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让戏曲给菏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引起人们的思考。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可让戏曲演出团体独立闯市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激发活力,促进内部管理,以产业发展带动事业发展,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另有业内人士则表示,戏曲的首要责任应当是创造社会价值,其次才是追求经济利益。山东梆子现代戏《山东汉子》荣获多项省、国家级大奖,为菏泽赢得无数荣誉,但若没有政府的支持,该剧也不会如此成功。《山东汉子》顶着诸多光环巡回演出,赢得了不少收入,但是该剧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的社会效益,绝不是票房收入所能比拟的。
市文化局局长陈庆勇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戏曲演出团体条件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让其走市场化的路子,多数将无法生存。
期待突破
有业内人士预言,若将戏曲全面推向市场化的道路,全国80%的剧团将“死掉”。尽管如此,近年来,全国各地戏曲产业都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各种尝试。
在赵本山极力“推销”下,东北二人转早已冲破地域限制,蔓延到全国各地,众多剧团和
去年初,西安市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依托多年来旅游市场开拓的成熟经验和稳定客源,指导秦腔剧院将传统秦腔艺术与现代交响乐及高科技相结合,创作排演了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连续上演260多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年收入约2000万元。演出人员的平均收入由原来的每月不足1000元,增加到每月3000元左右,主要演员收入超过每月4000元;
作为戏曲之乡的菏泽,戏曲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戏曲发展仍需要多方面扶持,改善保障条件,加快体制改革,特别是内部分配体制改革,形成激励机制,加快市场商业运作的步伐,以此带动各县区公办剧团发展。条件成熟后,可组建市县剧团加盟的菏泽演艺集团,打造本土的演出娱乐产业龙头企业。
实践证明,一台名戏能成就一个名剧团。《山东汉子》的成功为我市戏曲带来很多荣誉,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努力再出精品,再创辉煌,以好的作品吸引观众。
- ·09/29黄秀玲看望老党员老干部
- ·09/29菏泽第十九届门球比赛开幕了
- ·09/29人大庆祝建国60周年菏泽联欢
- ·09/29才利民巨野走访慰问党员
- ·09/28网络时代下商品评价的重要性
- ·09/28控件Balloons(气球状提示)设计原则
- ·09/28怎样设计锯齿形折叠单张
- ·09/2830+美丽的木质纹理网站设计
- ·09/28唱火炬传递主题曲很幸福
- ·09/28菏泽城市真美群众真热情